第六十五章 凱旋

作品:《揚名

    滿堂大儒,站起者已十之八九。

    此時最震驚之人並不是那袁逢,而是袁紹!

    他不惜提前結束服喪為的是什麼?

    為的就是來收攏今文經世家的人心。

    他在府邸時為什麼喜形於色,志得意滿?

    因為他以為他已經做到了,他已經立於不敗之地。

    至於太學論經,不過是他擴大戰果,繼續收攏人心罷了。

    但是,但是啊!

    楊明這傢伙是怎麼做到的,竟然能同時收攏古、今文弟子,不,是大儒的心!

    這太可怕了。

    這不是他袁本初粗心大意,而是根本就想不到。

    誰能想到爭論了兩百多年的經學之爭,會在楊明手上終結?

    別說是他,就連生他的,狡猾到如狐狸一般的那個叔父都不曾想到過。

    看看此時端坐在堂上,同樣目瞪口呆,一言不發的天子吧。

    據說曹節本不想讓楊明參與其中,是劉宏力主把楊明拉了進來。

    劉宏,此時是真的有點懵。

    此時東觀內發生的事情,已經超乎了他的認識。

    這就好比戰國之時,有人告訴他有人能一統六國。

    而且最為要命的是,他這個裁判似乎已無決斷權利!

    因為古、今文二家握手言和,此時他手中所有有爭議之處已不再。

    既已不再,又何須決斷?

    劉宏的身後,曹節臉上也是極為難看。

    他同樣未曾想到楊明還能如此行事,但如果當初把楊明拒之門外,即便楊明有能力也無法辦到。

    但可惜,能最終做決斷之人不是他而是劉宏。

    而且此時他越發感覺楊明的可怕,也越發確定趙忠之死便是楊明所為。

    如今楊明一統經學,先前對他的那些漫罵與質疑,今日之後會加倍成為他的聲望。

    今日之後,楊明不再是士人新秀,也不再是士人翹楚,假以時日,他會是下一個陳蕃、竇武。

    不,比那二人還要更加可怕。

    陳蕃和竇武何時有過誅殺王甫那樣的魄力?

    這樣的人,若是有一天身居高位,便是他們宦官的末日。

    時間在流逝,即便是袁逢此時也已坐不住,跟着站起身來。

    他或許心中不願,但若他此時不站起,那便是與士人決裂。

    袁氏再大,也只是世家大族之一,離開了士人這個團體,便什麼也不是。

    所以到最後,東觀內所有人都已站起,且目光均望向劉宏。

    劉宏懊惱、氣憤,但又無奈。

    天子,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肆意妄為的。

    若是可以,還要什麼帝王之術,還要什麼權衡,還要什麼宦官為四肢。

    雖是無奈,但他也只能站起身來,望着眾人道:「既如此,那便依楊明所言,蔡邕記錄,今日所論定為《太學通義》,昭告天下。」

    言罷,劉宏甩袖離去。

    眾人恭送劉宏。

    袁紹此時的心情也好轉許多。

    楊明確實做到了不可思議甚至不可能之事,但那又如何呢?

    他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,天子。

    得罪天子之人,能有何好下場?

    想到此處,他或許該去學習一下何為鄭學。

    他或許不是意識到鄭學可以統一經學之人,但是他可以做下一個。

    他袁本初最大的本事並不是謀劃,而是隱忍,是養望。

    這天下沒有第二個能如他這般服喪五年之人,一時得失並不意味着最終勝敗。

    留給他的時間,仍有很多。

    劉宏離去,眾多士人也都準備起身離去,他們要把太學論經的結果去告訴各自的家族,也去告訴身邊的士人,今日的他們,是經歷了何等不可思議之事。

    但是在離開之前,先從盧植開始,眾多經學弟子全都向楊明行禮後再離去。

    就如同楊明今日所做到的事一樣,古、今文經弟子向同一個士人行禮,也是古往今來第一次。

    直到最後,楊賜才上來。


    他並未說話,只是用一手握着楊明的手,然後用另外一隻手輕拍楊明的手背。

    最後,他拉着楊明一起往外走。

    楊明並未抗拒,雖然楊賜未說,但他知道楊賜是用這樣的方式宣告楊氏對他的支持。

    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,畢竟此時論經結束,大局已定。

    但,其實即便在之前,楊賜和楊氏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也並未因為他的「判出」說他的任何不是。

    天下間還有其他哪個世家能做到這點?

    而且此時雖說大局已定,但他也不可避免地惹怒了劉宏,楊賜的這種做法還是在保護楊明。

    他們走出了東觀,此時外面因為執金吾和衛士的離去,太學內烏壓壓的全是士人。

    楊明一出來,瞬間吸引了周圍所有士人的目光。

    然後,在擁擠的人群之中出現了一條大道。

    那是士人們在已經得知東觀之中發生什麼後,對楊明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
    在他們大多數人的眼中,楊明不止是統一了經學,更是率領士人在對抗宦官,甚至是天子劉宏時取得了勝利。

    而且,是一場比當初誅殺王甫意義更大的大勝!

    於是乎,楊賜就這麼攜手楊明,自出現的大道之中一路往前。

    每到一處時,那裏的士人就主動躬身對他們行禮。

    這是一條人形的凱旋大道。

    大道的盡頭,是太學門口的一輛馬車。

    楊賜與楊明同乘,然後送楊明回了府邸。

    這一幕引得太學外那些不知情的士人投來好奇的目光。

   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他們會主動去打聽、去詢問。

    最多到明日,楊明在太學論經中所做之事便會滿城皆知。

    屆時,無論是先前觀望、質疑,甚至是詆毀的士人,都會為楊明而歡呼。

    當然,那是明日的事情。

    在把楊明送回到府邸之後,楊賜並未就此離去,而是與楊明一道入了府邸。

    他後舍的院中,二人煮茶聊天。

    「伯德,今日你所行之事,讓我這花甲之人驚嘆之餘,又慚愧不已。」楊賜一臉的感慨。

    「叔公言重了,我也是幸而習得鄭學。」楊明回道。

    楊賜聞言笑着搖了搖頭。

    鄭玄就在東萊,雒陽誰人不知,但雒陽子弟中有想法,敢於去求學的也就楊明一人而已。

    更不用說楊明犧牲個人利益,為自己贏得入太學論經的機會。

    相比當初誅王甫,楊明成熟了太多。

    「只是你今日所行之事觸怒了陛下,恐仕途不順。」楊賜接着說道。

    這才是他方才說出那番話的緣由,為大義舍小義之事很偉大,可代價同樣也非常大。

    楊明笑着說道:「以我一人仕途,換得天下士人仕途,孫以為很值得。」

    楊明的話讓楊賜再次怔住。

    少頃之後,楊賜發自內心地感慨道:「楊氏有你,當興。」

    這句楊琦曾經說過的話,從楊賜嘴裏說出來意義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因為作為家主,這是欽定旁支的楊明為正式的家族接班人。

    雖說主支、旁支有競爭,但在家族的興衰面前那是可以讓步的。

    因為楊明實在是太耀眼了。

    楊明笑了笑沒有回話,而是舉杯敬了楊賜茶水。

    他說的,和他所想的,自然並不一樣。

    因為此時的仕途對他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。

    即便想要的司隸校尉,也是為了威懾宦官。

    他真正想要的就是如今這樣的局面,成為士人領袖,開展「二五計劃」,收攏人才。

    這其實也是歷史中袁紹在雒陽「隱居」時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或者說,袁紹是被大多數人低估的,至少他的政治水平和嗅覺,在當時的士人中絕對的首屈一指。

    不誇張地說,要是沒有董卓這個異類,袁氏在袁紹的謀劃下真可能就完成竇武未完成的事情,成了天下仲姓,實行士人專政,然後成為下一個王莽。

    當然楊明志不在此,也知道那樣是換湯不換藥。

    而且憑藉着穿越者的先知,他如今比袁紹做得更好。

    至於以後的仕途,其實也完全不必擔心。

    要知道在漢代,你名望高到一定程度後,多的是人求你做官。

    更何況,他已經提前與未來的何大將軍成為了明面上的膠漆之交,實際上的政治盟友。

    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www.dubiqu.com。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:



第六十五章 凱旋  
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