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第 2 章

作品:《高門寒婿的科舉路

    可恰巧這時候沈煌下差回來了,他從兜里掏出個小油紙袋遞給朱氏,而後進屋拿濕毛巾抹了把臉,過來截住沈持,一把把兒子抱起來轉圈,表達他粗糙而又直接的父愛:「阿池想爹爹了嗎?」

    沈煌今年二十八歲,正是一個男子最盛年的歲數,雖然日日在外頭吹風淋雨麵皮沒那麼白皙,但絲毫不影響他的風姿,反更添了男人味。

    朱氏在一旁笑着輕聲抱怨道:「每天回來當甩手掌柜,去把柴劈了。」

    「走,跟爹劈柴去。」沈煌把他放下來,好脾氣地對朱氏說道:「好好好,我這就去劈柴。」

    朱氏卻又改了主意:「你過來,我先同你說幾句話。」

    沈煌只得跟她進屋,朱氏把史家的事跟他說了。

    過了會兒沈煌出來,他領着沈持去柴房,悶頭挑了一根爛了半截的木樁拿砍柴刀劃拉着:「早上京里的史家來找你爺了。」

    「嗯。」沈持點頭:「聽我娘說了。」

    沈煌看着他身上嶄新的衣裳沉默了片刻:「要爹說啊」他慚愧地說道:「咱們家這情況人家京城史家的閨女嫁過來」

    他怕沈持聽不懂,費力地解釋道:「史家跟咱們吃的穿的用的住的,甚至連說話都不一樣」史家的閨女來日嫁到沈家,小兩口過日子卻連話都說不到一塊兒去,你暴躁她也難過,夫婦不同心,是憾事不是喜事。

    齊大非偶。

    他搖搖頭,似是不舍又似長痛不如短痛那般糾結了片刻,說道:「阿池,依爹的想法,咱不要這門親事好不好?」

    比起高攀京城史家的親事,他更願意等日後阿池長大了,在縣裏挑個門當戶對的賢惠女子娶進門,夫唱婦隨,和和美美地過一輩子。

    不得不說,他爹沈煌真是個明事理的。

    沈持絲毫沒有猶豫:「我聽爹的。」

    沈煌沒想到兒子答應的這麼爽快,微皺了下眉頭,心道:這小子不貪心,是他的好兒子。

    「別跟你娘說,」他劈好柴禾,碼放齊整一捆一綑紮起來:「不然爹有苦頭吃了。」

    朱氏要得知他攛掇兒子不去爭搶京城史家的那門親事,非跟他吵個沒完不可。

    「嗯,我知道了。」沈持乖乖地答道。

    「走,」沈煌直起腰來拍拍衣衫,給他使了個眼色:「回屋找你娘去吧。」

    沈持「嗯」了聲。

    沈煌看着兒子小小的背影,心想:憑着他這些年的拼命,多少在管三班衙役的縣丞大人那裏掛了名,等日後阿池長大了,總能舉薦他當上衙役的,當上縣裏的衙役,不說大富大貴,但比起種地務農,吃上皇糧總是安穩的。

    裏屋,沈持四歲半的妹妹沈月坐在矮凳上,兩隻白胖的小手捧着塊燒餅在吃,嘴角沾了芝麻,朱氏拿手指肚抹下來,放在她唇邊讓她抿進嘴裏:「給你奶瞧見,又該罵你爹白眼狼了」

    燒餅是沈煌帶回來的,他近來時不時被叫去縣衙打雜,晌午飯也在那裏吃,遇上哪回飯食略好一些的,他總能省下來一個燒餅或者幾塊肉揣兜里,帶回家給朱氏和一雙兒女吃,他們也很期待這種隔三岔五的「加餐」。

    見沈持進來,朱氏也塞給他半塊燒餅:「阿池,去把門關上。」

    沈煌帶回來的吃食不多,別叫大房三房的孩子冷不丁跑進來瞧見,哭鬧着要分燒餅吃不好看。

    沈持聽話地關上門,他掰了一塊兒給朱氏:「阿娘也吃。」

    朱氏笑着搖搖頭推了回去:「阿池快吃吧。」沈月也學着哥哥的樣子舉起手裏的燒餅往朱氏嘴裏塞,朱氏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小口:「阿月真乖。」

    沈月四歲半了還不會開口說話,請大夫看過,診斷後說她是個啞巴。為此,沈煌夫婦很是發愁,私下裏不知道嘆了多少氣。

    「老二家的,大白天關着門在屋裏頭作甚?」娘仨正吃着燒餅,外頭傳來老劉氏不滿的嘀咕聲。

    朱氏看着大口吞咽的沈持兄妹倆,生怕噎着孩子,心虛地道:「在給阿月換衣裳呢,娘有事兒嗎?」

    「小丫頭片子天天換衣裳作甚,別養嬌氣了,」老劉氏:「老二呢?你爹找他。」

    「他在柴房劈柴呢。」是來找沈煌的,朱氏鬆了口氣出去開門:「爹找他?我這就去叫他來。」

    片刻後,她回屋跟沈持說道:「阿池,去你爺那屋玩兒,聽聽他們說什麼。」

    沈山找兒子們過去,許是要商量史家那門好親事給哪個孫子的吧,朱氏心裏頭緊張兮兮的,她暗自祈願,巴望着兒子能被選中。

    沈持:「知道了。」

    他到了堂屋外面,大伯家的沈全和小叔家的沈知秋都在,二人眼巴巴地伸着脖子往屋裏望去。

    沈家堂屋的桌子上放着一盤銀子,足有五六十兩。

    沈山和老劉氏坐在上首,他倆都是瘦長臉,很有夫妻相。大兒子沈文站在老兩口身邊,他個頭矮,甚至比老劉氏坐着高不了多少,他耷拉着眼皮,將將三十的年紀卻一臉的老相,和姿儀英氣的老二沈煌,第一眼小白臉的老三沈涼比,看起來完全不像是同一個爹媽生的,真讓人唏噓。

    沈文沒長起來,一直是沈山和老劉氏兩口子的心病,從前每每看着他沉默在屋裏發呆的樣子,老兩口都覺得對不住老大,所以家裏但凡有些好東西的,都先緊着給老大。

    他說媳婦兒的時候,沈山更是大手一揮耗盡家中積蓄,給了親家楊家三十六兩的高額彩禮,這錢夠一家子嚼用多少年,每每想起來,老劉氏都心疼的要命。


    大兒媳婦楊氏過門之後,不織布也不做家務,對此,老劉氏都不敢吭一聲,誰叫沈文五短身材不好討媳婦兒呢。

    不過沈文雖然生的不俊,但為人憨厚,且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,楊氏過門後雖然成日裏好吃懶做,但好在肚子爭氣,叫他們五年抱了倆孫子一孫女,子孫旺盛得羨煞旁人。

    眼瞧着沈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,誰知道沒過多久小兒子沈涼捅了個簍子——和村裏頭的小寡婦張氏勾搭上了,硬着哭天搶地鬧着娶回家來當正經婆娘,好不丟人現眼。

    而且張氏最會佔便宜貪小,用老劉氏的話說,老三媳婦跟蓮藕成精似的,全身都是心眼,一天到晚算計沈家,氣得她天天都要罵老三媳婦一頓。

    但罵歸罵,誰叫沈涼是小兒子呢,罵完該怎麼偏疼三房還怎麼偏疼。

    「阿大,阿秋,」老劉氏瞥見孫子在屋外頭,吆喝道:「一邊玩兒去。」

    將他們攆了出去。

    沈持順坡下驢,回去跟朱氏說他奶不讓他們在堂屋玩兒。朱氏拉着臉,很是不滿。

    「早上京城史家打發了人來,」堂屋中,沈山端坐着徐聲說道:「說史老將軍得知我有四個孫子,有意嫁個孫女進沈家。」

    他掃了眼兒子們:「我呀,給推了。」

    沈文和沈涼猛地抬頭看着沈文:「爹?」

    沈山點點頭:「爹知道,只要和史家結親,史家閨女帶一筆嫁妝嫁進來,咱們沈家就發達了。」

    史家為了報他當年的恩情,嫁女兒時必會陪嫁豐厚,少說得帶幾百兩銀子,上百畝良田進門。

    「知道還推?」沈涼氣呼呼地質問親爹。

    沈山吹鬍子瞪眼:「結親講究個門當戶對,咱家的小子配不上史家的閨女,」他指了指桌子上放的銀子:「爹想了想,與其過些年同史家結親,不如眼下要銀子來的實在,」他拿起兩錠銀子掂了掂:「這樣你們三房都有份,誰也不吃虧。」

    他向史家張口要了100兩銀子,手中留出40兩,餘下的60兩三個兒子每人20兩。

    沈煌微微點頭:「爹說的是。」

    兩家結親太不實際了。史家的閨女那是金枝玉葉,將來嫁進來在沈家受丁點兒委屈,得罪了她,兩家說不準就此反目結仇,反倒不如不高攀的。

    沈文一向沒什麼主意,好半天訥訥地說道:「咱聽爹的。」

    沈山瞧着沈涼:「你們哥仨把銀子分了,咱們跟史家的事就算了了,以後誰也不許再提起。」

    沈涼撇嘴:「爹,史家一條人命才值這點兒銀子啊。」埋怨沈山跟史家要少了。

    沈山沒理他,他今天沒跟兒子們說實話——史家並沒有來說兩家的親事,見面塞給他一包銀子便匆匆離開。

    他事後琢磨:史成麟剛回到京城那幾年,每逢臘月底都派人給沈家送財物捎話,都被他如數換成祿縣的土儀又送回去。後來有一年,大概十年前年前,史家突然沒有音信了。

    這次史家不年不節地送銀子過來,又說不要他還禮,沈山猜測:史老將軍大概不在人世了。

    史家的後輩們也許看不上與沈家的婚約,要拿這筆銀子了斷當年之事。

    沈山心想:也好。

    本來沈家也高攀不起史家,何苦為了多年前的一點兒恩情誤了人家孫女的終身大事。

    沈文揣了兩錠銀子回屋,把事情給他媳婦兒楊氏說了。楊氏吊着個臉子:「爹也是的,這麼好的事情非要往門外推,阿大都十一了,正該說媳婦兒了。」

    「阿大」是沈文大兒子沈全的小名。

    「爹這麼做是對的,」沈文沉默半晌說道:「沈家四個孫子,憑什麼史家的親事說給阿大,媳婦兒又不是別的能分一分都有份。」

    「阿大是他大孫子,」張氏來氣地摔了個水瓢:「怎麼論都該說給阿大。」

    「再不濟的,」她又說道:「史家高門大戶的不會就那麼一個孫女,多嫁幾個進來」沈文一把捂住她的嘴巴說道:「你瘋了,史家什麼人家,你別太貪心讓人家瞧不順眼翻臉給」滅了口。

    沈山連一樁親事都不敢接,她竟敢肖想幾樁,真是不要命了。

    張氏「哼」了聲,進屋收拾白日裏擱在水池的碗筷,一肚子火氣。

    半夜,沈煌拿出二十兩銀子交到朱氏手裏:「爹推了史家的親事,改要了一筆銀子,你收着吧。」

    「怎地推了?」朱氏有點不大相信。

    沈煌簡單說道:「銀子對咱家來說最實在。」 朱氏想了想,轉過彎兒來,苦笑着道:「想是爹有爹的打算。」

    沈煌瞧着她頭上的簪子舊了,說道:「你嫁過來這些年,跟着我受苦了,明日去買些衣裳,餘下的」

    他心中想着讓沈持拜個師傅習武,日後去衙門當個快班的衙役,立功的機會多有賞銀但這會兒沒說出口:「攢着吧。」

    「相公,」朱氏揣着銀子:「老三她媳婦兒這回該送阿秋去念書了吧?」

    「阿秋」是三房沈涼和張氏的兒子沈知秋的小名。

    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www.dubiqu.com。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:



  

語言選擇